中国文化报道在线咨询: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报道>>薛春梅:最年轻的玉雕“国大师”

薛春梅:最年轻的玉雕“国大师”

2016-04-16 14:10:42 来源: 作者: 【 】 浏览:1809次 评论:0

 “玉器这行水太深,收藏需要极高的专业化水准。如果出手,一定要买精品,高档货不怕贵。”   ——薛春梅谈玉器收藏  “徒弟超过师父,这是自然规律,将来他们中有人超过我,我会很开心。”   ——薛春梅谈徒弟

  人物名片

  薛春梅,女,1965年出生于扬州,中国玉雕行业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首批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劳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扬州玉石料市场常务副总经理。

  从事玉器雕刻、设计30余年来,薛春梅在传承“扬州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南秀北雄”于一体,以玉雕人物山子雕为专长,形成了“清新婉约、细腻隽秀”的个人玉雕风格,作品频获“天工奖”、“神工奖”、“百花奖”、“西博会”等国内玉雕评比特等奖、金奖。

  两个小时的采访,被客人来访、接打电话、指导弟子打断数十次。挂着无奈的微笑,薛春梅一次次诚恳致歉:“实在不好意思,真的很忙。”

  和薛春梅交谈,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没有吞吞吐吐,没有欲言又止,没有矫揉造作,把心里话和盘托出。

  “所有带过的徒弟,我什么都教,没有一丝保留。我不怕他们将来有一天超过我,相反,这样更能显示我这个师父的价值。如果有一天,徒弟们的成就比我大,我衷心地祝贺他们。当然,我现在要继续努力,把握好最后十多年的艺术黄金期,争取创作出一两件自己认为称得上‘传世之作’的精品。”   

  年少入行,师恩永铭不忘

  毕业分配进厂,想把曾经好看好玩的石头雕成佳作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

  今年,是薛春梅进入玉雕行业的第35个年头。小学毕业那年,家里决定让薛春梅选门手艺活,早日挣钱挑起养家重担。

  那时,薛春梅喜欢画画,玉器厂的师傅看了作品认为不错,就问她愿不愿意学玉雕。对玉雕一无所知的薛春梅,懵懂中点了点头。谁料想,这一点头,让她与玉石结缘,开始了中国玉雕行业“最年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成长轨迹。

  刚进扬州玉器学校学习,见到那么多玉石,薛春梅的感觉就两个字:好看。学着学着,一些其貌不扬的石头经过老师的手,逐渐光滑温润、造型各异,薛春梅的感觉从好看变成了好玩。

  1980年,薛春梅从扬州玉器学校毕业,进入玉器厂成为一名雕工,跟着师傅正式进行玉器制作。因为勤恳、踏实和天赋,薛春梅越来越多地得到师父、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他们表扬我,我就越想把活干好。结果,玉石好像一夜间失去了曾经的好看和好玩,变成了压力。工作初期,这种压力几乎让我喘不过气,父亲平时不轻言放弃的教育和我不服输的性格,让我扛了过来。”

  整整7年,薛春梅在车间里向各位师傅学习,不经意间打下了集百家之长的底子。那时,厂里每年都进行质量评比,薛春梅都能拿到名次。

  1986年底的一次评比,因为评比方式的创新,一举改变了薛春梅的玉雕生涯。那年,玉器厂一改评比成品质量的方法,而是拿出一块原料,让大家把设计理念写成论文。这次评比,薛春梅的论文获得第一名,引起时任厂长夏林宝的注意。“夏厂长问我愿不愿意学设计,我说愿意。第二年,厂里决定让我跟着顾永骏学设计。”薛春梅说,我的成功,除了有点天赋、能吃苦外,还遇到了好师父、好领导、好机遇。他们对于我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火眼金睛,凭眼力能测出任意一块料的重量

  和玉器打交道30多年,从出坯到成器,薛春梅未失一次手。

  玉雕是一项极需定力与细心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将一件精品变成废品。和玉器打交道30多年,不管是吨位级的大件,还是只有十几、二十克的小件,从出坯到成器,薛春梅从没有失过一次手。问及成功的原因,薛春梅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执著。

  在薛春梅工作台右侧的条桌上,有一个电子秤。随手拿起一块籽料掂一掂,薛春梅报出的数据与天平的称重相差无几。“这个秤除称重外,主要是用来练眼力的。把一块料放在我眼前,多少克、几公斤还是吨位,一眼就能测出个八九不离十。”

  从业生涯中的一些经历,让薛春梅至今难以忘却。刚做设计那会,创作稿有专门的技术班子审。冬天,站在评审人员身边,年轻的薛春梅又想得到专家的肯定,又担心被挑出不足。“我紧张啊,稿子审结束,我身上早被汗浸透了。”

  白天,薛春梅一心放在设计创作上,晚上梦的还是玉。“有一次做链瓶,突然链子断了,领导说是我弄断的,我分辩不是自己弄的,急得哭了才知道原来是梦;还有一次雕一件驴,玉质很酥,驴腿不知怎么就断了,接也不好接,改也不好改,急醒了才知道是梦。”

  薛春梅的个人作品首次在大型评比中获奖,是在1993年举行的第一届香港玉器名家精品展上。那年,由她设计的山籽雕《观瀑图》荣获一等奖。2002年,薛春梅的白玉作品《百子瓶》荣获首届“天工奖”金奖。从此,“神工奖”、“百花奖”、“百花杯”等各类工艺美术专业评比中,薛春梅成为最高奖项的得奖“专业户”。而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摘得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奖项——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玉雕设计、制作特等奖,标志着薛春梅的玉雕技艺已臻圆熟之境。

  2004年,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薛春梅“中国玉雕大师”荣誉称号。时隔两年,薛春梅再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殊荣,成为我市现有四位玉器“国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两项“国大师”头衔,给薛春梅带来光环,也给她带来压力,慕名请她设计、制作玉器的人踏破了门槛。“只要是接下的活,没有一件不是全身心地制作。‘国大师’三个字意味着出手必须是精品,这关乎名誉,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倾囊相授,不忌“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自古以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是行业忌讳。对此,薛春梅不以为然。   

  薛春梅有俩身份,一是市工艺美术集团职工,一是自己开办的“春梅玉艺”老板。对于公私两职,薛春梅拎得很清:“单位事大,自己事小,个人事业服从集体利益。”从业至今,薛春梅带过许多徒弟。在单位所收的徒弟中,已经出现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在自己的企业所收徒弟中,有些技术尖子,水平完全可以达到独当一面。

  薛春梅收徒有一个标准:人品、天赋、定力,观察一个月。她将10年作为徒弟的培养周期。前三年夯实基础,不断练习曲线、直线技法,锻炼手上的柔劲,熟练使用工具。再三年为提高期,练习各种器型,提升精细度。最后四年,在精品上做文章,让技术达到高精尖。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行业忌讳,在薛春梅这里看不到一丝影子。“无需这样,做人要大度一些。徒弟超过师父,这是自然规律,将来他们中有人超过我,我会很开心,不仅是为他们的成就,也为‘扬州工’传承有人。”薛春梅说:“只要徒弟愿意学,我全部教,将来在不在我这里是他的事,教不会则是我的责任。”让薛春梅欣慰的是,十多个徒弟几无选择离开的。

  25年的设计生涯,练就了薛春梅看一眼石头就能根据外型自如设计的能力。尽管手中精品迭出,可在薛春梅心中,至今没有一件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原料、经验、精力三者合一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我的创作黄金期还有最后十多年,我必须努力,争取拿出一两件自己认为称得上‘传世之作’的经典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目录 

  ■2010年 《渔家乐》荣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10年 白玉《柏(百)子图》荣获“神工奖”金奖

  ■2010年《人生如意 福泽千秋》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

  ■2005年 白玉《罗汉图》荣获“天工奖”金奖

  ■2008年 《玉人何处教吹箫》荣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08年 《桃园问津》荣获“百花玉缘杯”金奖

  ■2009年 大型翡翠插牌《二十四桥》荣获“天工艺苑·百花杯”特等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