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道在线咨询: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报道>>人体写生的审美壁垒与话语霸权

人体写生的审美壁垒与话语霸权

2019-10-18 09:49:36 来源:美术报 作者:邢千里 【 】 浏览:1004次 评论:0
相信很多稍微有点美术常识的人看到所谓《川美院长示范人体写生引争议》这则新闻都会第一时间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甚至连反驳的兴趣都没有,因为争论已经变得多余。然而,事情却不会因为看上去如此幼稚、荒诞而被轻易地忽略或忘却。相反,随之而来的,恐怕是一种下意识的沉重,是在“此刻”的语境下——在西方艺术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两千多年的人体表现传统,以及中国开设人体写生课百年后的今天,此则新闻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和现实生态让人在苦笑不得的同时又感到一丝隐隐的悲哀和忧虑,那是一种令人不安的话语戾气与审美萎缩。
 
讨论“大学课堂该不该开设人体写生课”这样的话题暴露出相当比例的普通民众对于艺术的认知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这一无奈现实。不过,仅仅局限于批评公众对艺术的误读和偏狭没有太大意义,背后的文化动因才是真正值得思考和警惕的。空气中弥漫着道德批判武装下的无知与傲慢,特别是在经过网络迅速发酵和放大之后,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社会问题。问题的核心当然不是该不该开设人体写生课,而是这则本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背后(就形式和效果论,其实已经很难说是背后了)荒诞的戾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体写生的批判显然是受到了当前文化艺术生态的连累。尤其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明星片酬、演员为搏出位的各式低俗伎俩、伪娘及小鲜肉审美的风行,以及所谓的身体书法、丑书等等现象,对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导向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反感,使得本来就缺乏足够艺术素养和审美判断的普通民众很容易把正常且严肃的人体写生课解读为不怀好意的老师假艺术之名带着一群学生眀目张胆地败坏世风。
 
在这次事件中,虽然以四川美院为代表的高校艺术教育处于话语优势的一方,从道德或伦理层面探讨人体写生课本身的合法性早已不具备任何意义,但作为社会文化生态构建的主要力量之一,当代艺术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闻所暴露出来的文化局限甚至审美倒退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艺术教育水平严重不足和艺术创作及传播对社会的相对疏离造成的。中国的艺术生态与社会审美构成固然有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的强势影响,但作为一条或明或暗的内在线索,“成教化,助人伦”一直都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却是,当代艺术似乎却在很大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偏离了这一本质属性。一方面,无论是当代艺术的从业人数,展览数量及规模,还是市场热闹程度及民众对艺术的热情,中国当代艺术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引人瞩目的阶段,很多艺术家和学子也因此抱有一种艺术繁荣的错觉。然而,另一面现实却是大多数民众其实普遍“看不懂”艺术家们口口声声所说的精品佳构,看不出作品中所谓的创新、个性和担当。渐渐地,长期以来人们潜意识中对艺术的敬畏甚至崇尚之心被越来越刻意造成的距离感所瓦解,被当代艺术拒之门外的挫败和失望不断积累,心情逐渐从困惑、茫然并最终走向愤怒也就不难理解了。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当然就会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借由艺术之外的话语逻辑集中爆发,甚至引发盲目且荒诞的语言暴力。
 
人体写生当然没有错,“有伤风化”、有损社会良俗的行为也要反对和纠正,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艺术终归是历史的艺术,社会的艺术,时代的艺术,如果偏离了其宿命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或者缺乏足够的智慧和技巧真正履行自己的“美育”责任,也就无法苛求来自社会大众足够的包容与真诚的共鸣。沉默的人体无所谓高雅与低俗,荒诞的戾气源自审美壁垒与话语霸权。
 
(作者系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