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道在线咨询: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报道>>秋水山庄为何会被粗暴“涂脸”

秋水山庄为何会被粗暴“涂脸”

2016-04-13 22:50: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161次 评论:0

  近日,杭州西湖畔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的保护建筑秋水山庄被粗暴“涂脸”事件引起关注。这听起来好像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但我们始终笑不起来。始作俑者是杭州新新饭店,作为秋水山庄的托管方,他们跟我们开的这个玩笑很过分,不但突破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底线,也玩弄了大众的智商。好在杭州保持了一个文化名城应有的市民素质,这个显而易见的拙劣后果被第一时间公布于众。此事件客观上再次证明,大众启蒙不该是一句空话,同时,也证实了新媒体成为一个信息流通渠道,发挥着舆论监督和民意舆情畅达的传播价值。当杭州市民表现出他们的素质时,也反衬了我们的管理者们素质相对低位。显然,一句“误以为这建筑本就是黄色的”的辩词,既无法减轻建筑被伤害的程度,也再次形成了权力滥用的负面效应。在大众谴责、讽刺和调侃蜂拥而来面前,需要进一步深究的是,新新饭店管理者如此托大、自以为是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限制和约束这些粗暴行为?

  不可否认,前30多年的城市大规模改造中,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伤害是普遍而深刻的。因此,当城市进入二次更新时,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进入精细更新发展阶段。未来的城市化一定会面对更多的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因此,积极的保护利用显然是基本策略,而科学审慎的城市管理,需要在大众启蒙基础上,与高素质的城市管理阶层和科学管理方法对接更加紧迫。也就是说,加强立法和严格执法的落地方式,是强化程序监管和完善问责制。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界面上,产权拥有者(托管人)、规划设计者、项目执行者(施工),三位一体的每一个节点都应该受到城市规划和文保组织的监管,法律应该授予文保组织一票否决权。项目方案的审核和监管权,应该交由文保专家组织使用。专家组应在专家库随机抽取组建,专家审核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应该由文保专项基金支付。

  除了上述提及的制度完善之外,更需要管理阶层素质的升级。城市精细更新,需要以管理阶层的观念、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前提。大众启蒙和城市管理阶层的分级继续教育,应该持续有效的展开。秋水山庄被粗暴刷脸,其实就是违背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常识。如果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缺乏常识的无知无畏行为,激活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美学意识,端正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崇态度,植入文化的敬畏之心尤为重要。

  历史文物的原生形态建构历史记忆和情感印记。也就是说,建筑物上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斑驳的身影,都叙述和再现着鲜活的历史和风情。秋水山庄由报业巨子史量才建造,有沈秋水用一生爱意和才情浇注,面对淡妆浓抹的西子湖,经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特定的历史形态,不但准确地诠释了中国文人温情人生的世俗方式和寄情山水的精神宿命,还同世世代代的杭州人构成了身体和情感的微妙意义。作为一个有丰富解读内涵的物质载体,其中的表达暗示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家园等文化内涵,同时也成为大众长期以来的城市认知对象。如果管理者能建构这样的美学视野,串联起城市的历史线索,完善城市的建筑美学框架,进而生成发自内心的城市管理道德意识,这才是我们的城市管理阶层需要持续进修的题中之义。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物理空间,经过人们不断的感知和规划,逐渐构成我们的生活空间。其核心表达就由功能性和审美性构成。而历史建筑走完了最初的岁月之后,功能性往往会随着时代生活方式的进步而逐渐退化,而审美性却跟随绵长的历史逐步提升。当建筑成为历史,就内化为精神符号,外化为视觉图像,给居住者、使用者、观赏者带来能感知的宁静和美好。秋水山庄是史量才的美学标准,和秋水姑娘和知性和才艺,共同完成的美学实践。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感知这份宁静的古典美,秋水山庄怎么会被粗暴涂脸?

  历史的知遇之恩,需要权力的呵护。作为当今人们生活、活动、并实现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接的历史现场,美学符号和历史景观在不断被欣赏和消费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想象力。这种身份构建的精神储备,需要在人与人的互动中,不断被凝视、被叙述,价值才能被激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矗立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永远是历史真品。这种合乎保护开发逻辑的深刻认知,应该成为权力使用者的共同认知。

(责任编辑:admin)